廣告說 : 十年後的林口 就是溫哥華
為何要像溫哥華?嫌台灣不好你何必在台灣蓋房賣房?
溫哥華一堆炒房客 這到底哪裡好了?
只想來撈錢 這樣作 對得起我們的下一代?
附上我出版社總經理 韓嵩齡FB今日寫的一段話 深有同感
...............我是分隔線................
小小的,只有一家店,沒什麼不好
胖達人事件,讓我想起星爺在食神中的一句台詞:
「先開分店,一間變兩間,兩間變四間,四間變八間,八間之後上市,上市之後再集資!接著炒股票!搞房地產!接下來再分拆上市,到時光是收股息我就削翻啦!哈哈哈……」。
我們的社會崇敬著能把小生意變成大生意的人,而且,老闆越年輕越好,過程越傳奇越好,賺錢賺越多越好,白手起家的過程經過媒體一吹捧,自然出入豪宅名車,往來無白丁。
小小的,守著一家店,似乎不是社會定義「成功」的主流價值。
這時候,我想起了一間遠在英國倫敦由台灣人開的中餐廳「湖南」,三十年來只此一家別無分號,裝潢既不氣派,也從不高調宣傳,但哈利王子、英國首相皆為坐上賓,泰晤士報認為這是世界上最好的中餐館,美國著名的美食雜誌Zagat封為倫敦市最受喜愛餐廳第三名,國際知名的企鵝出版社,主動幫這家餐廳的老闆彭永雙著書立傳,並將於今年底前出版。
「湖南」有張很有趣的菜單,上面寫著:leave-it-to-us menu,意思是「交給我們吧!」,彭老闆開店三十年,只有一個宗旨,為什麼法國菜、義大利菜都可以賣得高價,中國菜就得賣得那麼便宜?於是,他在海德公園旁倫敦最高級的住宅區,開了這家無菜單的中國餐館,口味與美型兼具,堅持三十年不變。
這是我們從google上查不到的台灣之光,如果你打「倫敦 彭永雙」,出來的結果只有五百零二個,不過五、六頁,即便是以英文關鍵字「london hunan restaurant」,也不過六十八萬筆,相對於在網路上有四百八十二萬筆資料的胖達人,還真是不會做行銷。
出身苗栗的正港台灣人,已經七十幾歲的彭老闆,即便「湖南」永遠一位難求,多少人捧著鈔票請他開分店,老先生只有一句話:「我是做事業,不是做生意!」
台灣的連鎖餐飲集團都是「做生意」的高手,靠著廉價勞力以低價的原物料創造高額的利潤,他們的上市櫃發財術,紮紮實實是建立在剝削22K的血汗勞力金字塔上。
很少人不愛錢,但做事業比做生意的人,更在意某些金錢無法計算的價值,例如說信譽與承諾,唯有當台灣社會能夠打破傳統成功的定義,肯定那些守著一家店當作終身事業的職人,勝過上市櫃公司的大老闆們,我們才可能吃得更安全。